为什么买个癌轴键盘

其实现在觉得还是正常全高的键盘配合木质掌托最舒服。但是总是按耐不住心里想要简化桌面布置的想法,想 要尽量减少桌面上常置的设备。同时,也想要尽量提高一点便携性,出门干活或者在家换个屋子干活,相比还 要带着个掌托,应该还是要方便一些的。

为什么买 Nuphy Air75

因为能放在 Mac 上面用。其实个人认为,虽然 Mac 的键盘,限于物理局限,手感只能说能用(不过在这个 物理限制下,私以为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应该没什么人反对 Mac 的触控板吧。如果需要 Macbook 在外 面用,触控板干活远比鼠标要方便。现在年纪,有时候还经常要用双指放大。触控板就远远比鼠标好用。当然 应该也没有什么人非要说用Trackpad打FPS。Macbook就是牛马机器,打游戏有 Linux 用不至于非要用 Macbook.

至于其他的 Nuphy Air75 的优势,虽然广告上天花乱坠,买的时候也都买单,但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只要 手感做工过得去。其实都不是太重要的。真有人买个打工人键盘天天看RGB吗?如果有那我也是很羡慕了,这 么容易就能收获快乐。

V3 对比 V2

之前限时买过一次 V2 的紫藤轴,感觉不错,但是希望更重一点。买回来试了一天,感觉还是要用Moss轴。 个人之前用的键盘是 “光头75V3”,原配金茶V3,后来换成了 Jade Box。这个 Box 真是可以让人练成大 力金刚指的。当然这样的 clicky 的轴,吵也是真的吵。自己上班都需要戴着降噪耳机,要不然都受不了。

但是也因此,觉得紫藤轴还是太轻了。而且 V2 没有旋钮。当时自认为比较需要旋钮。所以特意等了V3。

同时还想着试试静音轴,能不能让晚上加班的牛马体验再提高一点点。所以最后决定等一等,换一个手感试试 能不能适应。再加上旋钮,期待的是一把键盘之后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黛粉静音轴

从 Box Jade 换下来,使用一个 40g 触发的轴体。再加上不熟练的指法和nSA键帽,上手简直就是灾难。 误触就是随时发生的。个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我有时只是想摸一下键帽,确认一下位置,结果就触发了。

但是实话实说,第一次用静音轴,确实对声音是很惊艳的。抛开个人对段落轴的偏爱和克数偏好,这个轴应该 是质量很不错的。当然我用过的也不多,只能说自我感觉是很有质感的。

只是可惜,实在没法用。也算是意料之中,当初买的时候就直接加了36个Brown(超茶)轴。

Nano 3.0 Brown

果然误触小了很多,勉强可以上班用了。但是总体来讲,对于一个以前用Jade box的人,还是太轻了。确认 感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已经足够好用了。只是可惜当时买少了,只买了36个,以为能覆盖大多数的地方。但是 事实不是这样的。字母去就算是覆盖了,大键覆盖不到的话,体验是非常割裂的。所以如果有人预感到可能要 换轴体,一定买两个36,要不然根本不够用。

这个轴总体质感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可惜没有单卖的,所以没有办法,想要配齐了,咬牙上 Panda 轴吧。

Panda 矮轴

压力克数其实比 Brown 还是大了不少的。其实已经相当接近 Jade Box了。段落感也不错,只不过段落轴和 clicky还是有些区别的。声音方面友好很多,但是手感上还是有一点点牺牲的。可能喜欢线性轴的人会更喜欢 更接近红轴的频谱。纯Clicky 轴在现在确实买的人不多,毕竟实在是太吵了。